中国三四线城市楼市寒冬:四类人群面临严峻挑战
自去年下半年起,席卷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整风暴,对三四线城市造成了最为沉重的打击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90%的城市房价均出现调整,其中35个纳入统计的三线城市更是全线回调。与此同时,前三季度,一线城市商品房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4.4%,二线城市下降39%,而三四线城市则以39.2%的跌幅领衔下跌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周期持续延长,量价齐跌的局面日益严峻。数据显示,一线城市去化周期为20.5个月,二线城市为28.1个月,三线城市已达35.2个月,四线城市则更甚。这意味着,即使没有新增供应,仅消化现有库存,三四线城市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。
这种长期低迷的局面并非偶然,其根源在于三四线城市自身发展模式的固有缺陷。首先,产业结构单一,就业机会匮乏。以备受关注的鹤岗为例,尽管房价低廉,却难以吸引外来人口,因缺乏就业机会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宜居”。其次,人口持续流失,成为压垮三四线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在全国139个人口流出城市中,除天津、哈尔滨、北京、石家庄等少数一线及省会城市外,其余几乎全是三四线城市,这直接导致了当地住房需求的萎缩。
展开剩余62%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,以下四类人群将面临巨大的风险:
第一,高位接盘的炒房客。目前,即使在一二线城市如成都、武汉、天津和广州,二手房挂牌量也已突破10万套,变现难度加大。三四线城市的未来很可能出现“有价无市”的局面,持有大量房产的炒房客将面临巨大的变现压力,甚至可能遭受巨额亏损。
第二,拥有多套安置房的拆迁户。以往的三轮棚改运动,为许多三四线城市居民带来了多套安置房。然而,人口持续流出导致租赁市场萎靡,这些安置房面临着租售两难的窘境。在房价下跌、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,这些拆迁户很难通过出售安置房来实现资产变现,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产贬值。
第三,无力偿还贷款的断供者。疫情冲击与经济下行压力下,三四线城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,许多人因失业而选择弃房断供。部分城市房价暴跌更是雪上加霜,例如涿州房价从2.5万元/平方米暴跌至8000元/平方米,让不少购房者血本无归,不得不选择断供。然而,弃房断供的后果不堪设想,将面临信用记录受损、出行受限、消费受限,甚至影响子女教育等一系列严重后果。
第四,盲目跟风的投机者。过去,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带动了部分三四线城市的“补涨”行情,吸引了众多跟风炒房者。然而,三四线楼市调整趋势日益明显,这些投机者正面临着资产大幅缩水的风险,当初的“投资”很可能变成沉重的包袱。
总而言之,三四线城市楼市寒冬已至,上述四类人群需谨慎应对,切勿抱有幻想,及时止损,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。 未来,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能否走出低谷,将取决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、人口回流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有效实施。
"
发布于:贵州省